时间:2023-02-01 14:54:35 | 浏览:51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00篇
续:《辽世宗舍发妻而立后唐宫女为皇后,痛失再度入主中原的绝佳时机!》
天禄二年(公元948年),辽世宗妃萧撒葛只诞下皇子耶律贤;三年后,又生育了萌古公主。以此观之,辽世宗耶律兀欲对发妻萧撒葛只不无情义。
为何即位之初,他舍旧人不顾断然册立汉女甄氏为皇后呢?
新人承欢或汉女柔媚都不足以解释兀欲此举,只有将他圈禁皇祖母述律平的行径与之关联,方能窥得事件全貌!
萧撒葛只的父亲阿古只是述律平的弟弟,萧撒葛只和述律平的长子、兀欲的父亲耶律倍是嫡亲姑表兄妹,按辈分,兀欲应称萧撒葛只为“表姑妈”。
依汉人礼法,别说姑侄成婚,但凡稍有暧昧,立刻会被周围的唾沫喷死(不信的话,神雕侠侣了解一下,那还是没血缘关系的)。不过,契丹人民没这个忌讳,述律平亲自指婚,生把“姑姑”萧撒葛只许配给了“侄儿”兀欲。
在铁血太后的淫威之下,兀欲在这段婚姻中体会到的恐惧一定大于爱欲。况且,二十年前,述律平废了父亲耶律倍,扶立二叔耶律德光为帝;二十年后,她又力撑三叔耶律李胡登极,险些令自己无枝可依!
如今,终于轮到兀欲当家作主了,她的侄女还想做正牌皇后?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可是,契丹族人不理解兀欲“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情!
大伙把你拱上位,你挥挥毫、唱唱曲,沾染些汉人恶习便罢了,连册立皇后都不遵祖制?
“立后”的争议渐渐演变为契丹臣僚怨望的渊薮,潜台词无非是:兀欲重用汉官,无视族属权益!
兀欲该怎么解释?他不解释,直接在萧翰身上找补。
萧翰的父亲是述律平的哥哥萧敌鲁。萧翰和兀欲的父亲耶律倍是表兄弟,兀欲应该叫他“表叔”。
萧翰的妹妹萧温嫁给了辽太宗耶律德光。如果顺着二叔那头的关系,兀欲也可以叫萧翰“舅舅”。
萧撒葛只是萧翰的堂妹,兀欲又是萧翰的堂妹夫。
虽说兀欲想尽力抹平掌控朝政数十年的皇祖母述律平的余响,但契丹的“基本盘”尤其是萧姓后族焉能不顾及?
因此,兀欲令妹妹阿不里下嫁萧翰,萧翰由表叔、舅舅、大舅哥转眼间变成了妹夫。
这样,大家没话说了吧!
携拥立之功的各位宗室均有封赏,势如古柏之根的后族也得到安抚,还剩下三个人不好处理!
说是“三个人”,其实是他们各自代表的三股势力。
头一位代表,是前魏王赵延寿。
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后唐明宗驸马、枢密使(副宰相兼国防部长)赵延寿归降契丹,自此便深受辽太宗耶律德光器重。
伐晋战幕开启后,赵延寿统领的幽州汉军转为妥妥的“皇协军”,屡屡承担南侵先锋重任。其所获战果令德光颇为满意,他经常在人前放言,功成之日,要封赵延寿为南朝之主。
一年多前,契丹在滹沱河畔收降汉军二十万,德光亲自给赵延寿披上汉地帝王礼服赭黄袍,委托他进入汉军营中受降。
从征诸王中,除辽太祖的五弟耶律安端受封伟王,单字亲王唯赵延寿一人。德光驾崩后,赵延寿自称手握遗诏,遵太宗遗命任“权知南朝军国事”(南朝准皇帝),全然不顾兀欲上位的大局,妄图在南征大军中另立中央。
因赵延寿曾认萧撒葛只为“义妹”,兀欲效法汉高祖“云梦之游”擒韩信,以萧撒葛只来中京(河北正定)探亲为名,将“义兄”赵延寿诳进后堂,顺利拿下。
人是抓起来了,但一直没处理。
就此一刀斩讫,怕寒了众人的心。为了契丹入主中原,赵延寿殚精竭虑、居功至伟。倘若无端被诛,不仅其军中班底可能变生不测,朝中汉臣也会陡兴“鸟尽弓藏”的浩叹。
对其诫勉谈话后再行任用,兀欲又没有驾驭他的绝对把握。赵延寿是太宗的忠臣不假,谁敢担保他一定甘心为兀欲驱使呢?
兀欲反复掂量,终乏良策,只好一直好吃好喝地供着赵延寿。(待续)
延伸阅读:《后蜀军三出大散关无功而返 招讨使郭威从容回师再战李守贞》
《南唐君主李璟要求恢复经贸 后汉皇帝刘承祐吐出两字:卑鄙!》
参考书目: 叶隆礼《契丹国志》 脱脱等《辽史.世宗本纪》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汉书》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萧姓在当代百家姓中排行三十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总人口约700万,占全国人口的0.59%,萧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较显赫,出现众多皇族。萧姓族人曾出现皇帝十一人,皇亲众多。萧姓在历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诗善画者众多。萧姓的起源主要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1977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姓氏来源嬴姓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肖姓是个稀有
海外叶姓、萧姓、钟姓互不通婚的由来 五胡乱华时,一户姓萧人家的三兄弟为了逃难,分成三姓,老大仍姓萧、老二改姓锺、老三改姓叶。三兄弟团聚后仍沿用这三种姓氏,流传至今有不联姻的习俗。著名例子是云林斗南镇的沈、李两姓。他们的祖先沈彪和李伯瑶在唐
肖姓起源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都很少见到,甚至连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未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通谱》中,才首次出现了“肖”姓,载汉代有肖安国、肖绍;明时有肖靖者,宣德时举解元等等。在廿四史中,也惟有《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唐朝时期,统治的开化和融合促使了契丹和唐朝好朋友的关系建交,契丹得到了唐朝赐予的国姓李,并长期保持的联姻关系。到了唐玄宗时期,他的孙女宜芳公主远嫁契丹六月不足被杀,节度使安禄山奉命教训了契丹,让契丹再次看到了唐的强大
肖战前一阵无意了解到肖战是现在非常红的零差评偶像,他才艺俱佳,为人谦逊好学,三观比五官还端正。不由得想起历史上还有个“全民偶像”萧统,他是南梁太子,25岁就编纂出了大型文艺丛书《昭明文选》,却不幸在30岁去世,让人更多怜爱、痛惜。有种观点认
泸州有个肖巷子,一直以来都是写小月肖,有一天江阳沽酒客拍了一次视频,在肖巷子寻找巷中巷锣鼓巷。不过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倒是在视频中,我有说到,其实肖巷子应该写作‘萧’巷子。这个字其实是简化了的,过去至少在明朝之前百家姓没有姓肖的,二者或许是相
邵阳、祁阳萧氏 鼻祖鼎公,居江西泰和县,传四世至一菊公,携九子一女迁武攸,第五子汉公,又生十子,其中少汉八郎生应寿、应登、应星。应寿居邵阳黄粟山,应登居邵阳兔子陂,应星居祁阳白望陂拔茅冲。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始修族谱,嘉庆三年(17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
萧姓源于嬴姓,因为夏禹时期伯益善用火,所以其子孙也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到萧地,建立了萧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在萧姓后人中,萧何是历史名人,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是汉朝初年丞相,史称“萧相国”。萧何早年任
益阳萧氏 始祖祖应公,籍宝庆武冈州龙江乡人伦里,子二:益惠于清乾隆间迁居益邑;益乡则徙居宁乡下落桥松树堤,其长子公乐于乾嘉间迁居益邑,与益惠公后同居。派语:元受必恩,理义宗祖,益公连接,文香楚力,天保延长,永镇南湘。益阳八里萧氏 始祖安
桑植萧氏 始祖一菊公,字崇之,又字梓贵。宋嘉定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坵圳上梅子坡迁湘,开基于湖南武冈县横板桥。生九子一女,七郎江公由武冈迁居邵阳隆回,至十二代孙富坤公再迁安化,又递迁桃源、桑植、龙山等处。总祠在邵阳县城,桑植县设支祠
华容墨山、普贤岗萧氏 始迁祖渊公,字莲溪,江西庐陵人,宋进士,任岳州府军通判。绍兴2年(1132)与兄迁居岳郡十六都湖畔中都八咀(今属钱粮湖农场),约绍兴5年移居华容贾家圻(今岳阳县广兴区萧台村)。三世宣议、宣忠分东西两支。宣议为墨山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