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1977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
1977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字表(草案)》,将“萧”简化成“肖”,但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因此大量的萧氏族人被改姓为“肖”。
萧姓起源
四百大姓里有“萧”无“肖”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萧姓是中国第33位姓氏,总人口约739万。在占到中国总人口近98%的前400位姓氏中,并没有“肖”姓。
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介绍,萧姓是个古老的姓氏。
一是出自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名叫南宫长万的大将,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过,宋闵公为此多次取笑他。南宫长万恼羞成怒,杀死了闵公,并公开叛乱。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平息叛乱,被封在萧地,建立了萧国。萧国被楚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萧姓。
另一支萧姓源于古代嬴姓。部落首领伯益的后裔被封在萧,子孙便以国名为氏。
萧姓历史名人很多。南北朝时期,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北宋年间,辽国契丹族的五个世族全为萧姓,成为辽国第一大姓。
有人说,历史上并没有“肖”这个姓氏;有人说,确曾出现过“肖”姓,但肖姓人极其罕见,汉代以后难寻踪迹;还有人说,肖姓可能出自某少数民族,或源自萧姓。
以肖代萧
文字简化,萧姓误成肖姓
不少人发现,身边姓肖的人明显多于姓萧的人。不少地方,肖姓有上万人,萧姓却只有几百人。
肖姓后来居上,缘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简化。
半个世纪前,萧姓人远远多于肖姓人。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不少人以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便直接将姓改为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居民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常写为“肖”。
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实行,以“肖”代“萧”的情况就更普遍了。1986年,该方案废止,但大量萧姓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上,都已经变成了“肖”。
其实,“肖”在之前只有一个读音:xiào(四声)。在“肖”被越来越多的萧姓人用作姓氏后,现代工具书只好被动跟进,《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在“肖”这个字后面加注了平声xiāo,并释义为姓;“萧”俗做“肖”。
未受文字改革冲击的其他地方,如中国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后人都姓“萧”,没有人姓“肖”。
恢复萧姓
民间出现“改姓群”,为改姓奔走
几年前,已有萧氏宗亲会向国家语委、公安部建议,想利用全国换发二代身份证的机会,为所有姓“肖”的人改回姓“萧”。在民间,也有不少人致力于“复萧”。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找到“中华萧氏宗亲综合群”,联系上了群主“萧体林”,如今,他身份证上的名字仍是肖体林。他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致力于恢复萧姓。
“中华萧氏宗亲综合群”里,有900多位萧(肖)姓人。肖体林说,这个群不属于任何宗亲组织,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大家都希望能恢复萧姓。
“中国有句老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如果一直用肖,会感觉对不起老祖宗。不管‘复萧’有多麻烦,都要解决。”他说。
肖体林说,整个隆回县有约5万萧姓人,身份证上“100%用的都是肖”。在全国,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他所在的岩口镇井鹅村,保存着的一个老账本上,村人当时的姓名登记都是萧姓。
萧姓人口分布
2010年,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四省,大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广东、山东、河南、福建、广西、贵州六省,又占萧姓人口的25%。湖南为萧姓第一大省,约占萧姓总人口的18%。在湘赣黔、闽粤大部、广西北部、云南东北角、四川东部、渝鄂大部,萧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87%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4%以上,这一区域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4%,居住了大约55%的萧姓人群。在台湾、海南北部、粤桂南部、云南大部、四川西部和北部、渝鄂北端、青海东部、陕甘南部、河南大部、鲁皖苏沪浙、河北东部、天津、辽宁大部、黑吉西部、内蒙古东部,萧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9%一0.87%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7%,居住了大约39%的萧姓人群。
萧姓家族的字辈排行
湖南一菊公系 健顺乾坤体时祥化育洪调和尊硕辅佐理重儒躬建立忠丞业光扬镇武功圭璋名仕范节义哲人风璧聘金堦上辉聊桂籍中诒谋常守绪灵秀自钟嵩彝训家声振典谟德泽崇本源循序列作述永优隆
广东潮阳: 宗曰次云君克邦振元良奕朝师寅亮徽猷尔载光肃穆钦隆典英俊绍赓颺玉殿荣济美京华维永昌建方嗣洪本棉爰滋其章纯熙以徵瑞魁伟特乃望谦吉崇标立忠贞可一匡式如遵祖范顺则兆兴祥懋勲垂青简基祚万鼎藏
广东松源: 成喜金新良宝忠义礼智信嘉鸿富贵万年兴
广东始兴河南堂: 志文廷启俊汉良绍国昌学士洪元盛荣尊家克光开先和庆裕世泽毓群芳
广东大埔: 上文天崇昭士瑞日明圣广立会朝廷秀克仁继定孝见可以咸
广东饶平: 尚养应元文盛世玉顺良孝友诏谋永诗书积庆长派传弈叶茂再续更昌隆
福建安溪: 学乃身奇宝儒如席上珍君赐为宰相必为读书人
福建晋安: 汉廷鸿业肇先声奕世传家有盛名若克昭承宗祖德永怀经学志光荣
福建晋江: 德业隆千古追源世克昌尊严名必正昭穆序宜祥祖泽流攸远宗支派孔长承先开后哲报本迪前光孙子欣蕃盛诗书乐显扬人文从蔚起姓氏定标香科甲联金榜簪缨满玉堂薪传冀永绍燕翼喜翱翔
重庆黔江 :上权楚余必元仲政大子孙传万世(尚)良学崇先进光前永(允)代兴文宣朝(才)仕义广众(政)德华新诚维本统绪仁孝齐天庭芳名登祥远忠志佐国伦松柏梓楠樟山海星月长桂秀芝兰茂昭明溢馨香九丘春常在五典镇文纲德智体同举昌盛久呈祥
河南汤阴: 敬宗尊祖乃可长延世泽,崇德象贤自克丕振家声
辽宁营口: 宝长
书山支派: 奋勇伯团丈仕元德禄廷光昌兴家辅国奕世联芳
斗山支派: 辉志正大万日有禹德序彝伦振成可待育贤瑞
合商字派: 酂侯功人启运宏兰陵太傅继勋名储君颖士才华茂青鉴淹通兆复兴(亨)
湖南麻阳、辰溪: 守典崇诗礼敦伦尚敬恭美怀江左右秀发海西东
江苏泰州: 世泽丕显克振家声尚荣尔宗孝谨其敦
江西涌山: 猛廷孔仲时伯士国邦汝世元胜心昌宗枝庆泽长承前应太进启后裕文联
安徽泾县: 支传群俊英隆盛必文光
云南省富源县 :义华池仲;朝天茹在,继应成友;时露起汉,相世春培;根植本枝,大叶昌盛;敬德修业,辅国安帮;家声克振,先烈笃光;联登红满,勤早万芳;佑吉后代,长发其祥
湖北侏儒(石山堡)祖政公支派: 祖德清慎承先名扬长久传远必得贤良家修廷献定国安邦勤学诗礼克守典常伦敦孝友万世永昌兴朝开济业著平章功高望重声振汉唐后起濬哲品励端庄崇道正义明理知方文经武纬大有荣光
江西赣州崇义(兰陵堂): 彦美继家声,笃(敦)厚辉光远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云日光常被,功名大显扬,家风鸿作述,祖泽自绵长,裕德辉先绪,祚隆庆吉祥,世第皆荣盛,宗传纪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