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姓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姓氏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和祖先继承,还能有效区分彼此之间的家族起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姓氏数量至少有18000多种以上。虽然很多姓氏人口数量较少,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着。在众多姓氏中,人...
姓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姓氏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和祖先继承,还能有效区分彼此之间的家族起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姓氏数量至少有18000多种以上。虽然很多姓氏人口数量较少,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着。
在众多姓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依然是“王”“李”“张”“刘”“陈”,这五大姓氏依旧占据头五把“交椅”。
实际上有很多姓氏并未收录于《百家姓》,其中就有一个最奇特的姓氏。据调查统计,这个奇特的姓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740万。
虽然没有跻身于《百家姓》之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个姓就是“肖”,关于“肖”姓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肖”乃古姓之一。
《百家姓》作为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是北宋初年文人总结的姓氏总表。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当然这只是中华姓氏中的沧海一粟。
据史料记载“姓”与“氏”单用,最早可追溯至甲金文与竹帛时代。后来“氏姓”一词出现在战国中晚期,而“姓氏”则出现于汉朝。
也就是说到了汉朝时期,姓和氏才真正融为一体,姓氏作为氏族、族氏,以及宗族与家族的名号,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肖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肖”就是“萧”。
我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全民扫盲,开始推行“二简字”,而“萧”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至此之后所有萧姓均被写为肖姓。
虽然后来正式废除了二简字,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更改姓氏十分困难,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改回萧姓。
这便是肖姓起源的第一种说法,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来看,“肖”和“萧”乃同宗同族之人,只不过因为历史原因,“肖” 成为了通用的叫法而已。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肖”姓,但是却读四声,与“萧姓”源流不同。
这一点被记录于明代凌迪知,所著《万姓统谱》卷103:“肖: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陈留人,见《印薮》)。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分析,可以得知“肖”姓确实存在过,并且也于“萧”有本质区别,但其族人只是零星的出现在过历史中。
而且现代社会中的肖姓后人,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海外华人地区根本没有此消失,所以据此推断,绝大多数肖姓,实际上是由于二简字简化的“萧”姓。
宋朝时期,萧姓人口大约有27万人,排在第64位。江西萧姓人口约占萧姓总人口的54%,主要集中于江西、安徽,这两省萧姓大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67%;
其他省份也有肖姓人口分布,比如,福建、山东、河北、山西等地,肖姓人口的数量比较集中。
明朝时期萧姓大约有64万人,一下子跃升到第二十七位,但是江西仍为萧姓的第一大省。
时至2010年,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当然,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只有740多万。
肖姓基本上不见于香港台湾或海外华人地区。这可以间接证明,如今中国大陆绝大多数肖姓,实际上是由于二简字简化的“萧”姓。
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说白了就是树木和山水,都可以追溯其根源和发展历史,更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呢?
华夏儿女自古以来就有追根溯源的情怀,而姓氏就是这种情怀的完美体现。虽然《百家姓》中没有“肖姓”,但是却并不代表肖姓没有传承性。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出现这种原因也有情可原。因为肖姓人口数量非常少,还有就是关于肖姓的记录最早在元朝。由于宋朝是元朝的前朝,没有记载也实属正常。
虽然自古以来记录姓氏的书籍非常多,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却寥寥无几。比较有说服力的除了《古今万姓统谱》外,就是大家熟知的《百家姓》。
由于姓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直在增加或消亡的现象,所以肖姓并未被记录于《百家姓》,实际上也是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