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14:26:57 | 浏览:554
雁门关外
我们通常在戏剧或小说中所见的萧后人物形象都是身着戎装,横枪跃马的“女鞑子”,但这些人物却正是大汉(汉化回鹘)裔民,其祖宗都是被掳在了北地的。
如《辽史》所载的蓟州玉田人韩知古,就是被俘掠所得,辽太祖因才而用之,官至中书令。迨至其孙韩德昌就是《金沙滩》的剧中人物韩昌,因其与圣宗之母,即景宗的睿智皇后私通得幸,专诸国政,圣宗的仁德皇后即其甥女儿。
雁门关外.桑干河
《辽史》记载:“太祖涥钦皇后萧氏,其先祖为回鹘人,生太宗。又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为涥钦皇后萧氏弟室鲁鲁之女,生穆宗。世宗怀节皇后萧氏为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之女,生景宗……。
据此,太宗与世宗本系叔侄,但两后也系姊妹,俱与淳钦皇后属姑侄关系。另圣宗钦哀皇后《辽史》载之为淳钦皇后弟阿古只的五世孙,与世宗怀节皇后同出一门。
雁门关外
综上所述,辽之萧氏皇后,同出于阿古只的一大世系,太祖淳钦皇后为其姊,太宗靖安皇后为其侄,世宗怀节皇后为其女,圣宗钦哀皇后为其五世孙,兴宗仁懿皇后和道宗宣懿皇后,均为其六世孙。
考阿古只为萧敌鲁之弟,辽神册三年(918)拜北府宰相,世其职。故其为辽之萧氏皇后的世家,这一个大世系,据《辽史》所载之宗亲关系来考证,其祖籍就是今天应州(今天的雁门关外应县,原雁北地区十三县之一)。
萧太后
阿古只姓萧吗?《契丹国志》曰:“契丹部族本无姓氏,唯以所居之地呼之。至阿保机变家为国之后,仍以所居之地“世里”著姓,汉语译之为耶律氏,复赐后族姓萧氏,故北番唯耶律,萧氏二姓也”。(见《契丹国志》)卷二十三/221页)《宏简录》云:“契丹后族乙室拨里,世任国事,比萧相国,故称萧氏,舒鲁氏兄子萧翰妹,复为太宗之后,故后族皆以萧为氏”《辽史纪事本末》注云:“太祖命后族姓萧,则述律本回鹘姓,改为萧氏。”《考异》曰:“契丹语述律汉语译之为萧。”可见辽之萧氏皇后,原本是不姓萧的。
《天府广记》中载有辽萧后的一首讽谏歌曰: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吏人。
不如塞奸邪之路今,选取贤臣。
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丞相来朝兮佩剑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
养成外患兮嗟何及,褐尽忠臣兮罚不明。
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蓄兮爪牙兵。
可怜后代兮秦天子,犹白宫中兮望太平”。
这首歌一说是辽末代皇帝的文妃所写,谏讽天祚帝;一说为太宗的靖安皇后所写,是谏讽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总之是歌语双关,大义凛然,必然是汉族文人的笔法和气质而无疑。可见全辽萧氏皇后其多为汉族(汉化回鹘)的裔民了。
雁门关外.应县
唐天复二年(902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之地,掠去汉族生口达九万五千余人。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在辽史上所谓的汉人城即此。应州萧氏皇后的祖族,很可能就是在这次俘掠中被擒去的。
应州现有刘霍庄的村名,但明代《应州志》载之为“留回庄”,可能就是因定居过回鹘人而得名。《辽史》载:“辽太祖淳钦皇后,其先为回鹘人……”这与“留回庄”村名之渊源相合。
留回庄附近
“回鹘”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其先祖为匈奴,北魏时称高车部族,或勒勒,散居于漠北之地,以游牧为生,唐大业中因反抗突厥贵族的压迫,依附于隋。
后来与唐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从属关系,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改称为“回鹘”,在唐代末叶,同沙陀部族人来雁门关外地区神武川定居,这也说明在雁门关外应州是有回鹘裔民的。故辽太祖淳钦皇后其祖先既属回鹘人,所以也不排除为是土生应州人的可能性。
雁门关外.应县地区
上篇说道,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却以汉文化正统自居,尊炎帝、轩辕帝为祖先,而在姓氏上,也颇有意思,除皇室皆为耶律氏外,皇后、驸马、大臣基本都是萧氏,萧姓明明是汉姓,为何在辽国如此普及呢?萧姓起源于夏朝,历史上有名的萧氏如萧相国萧何,齐高帝萧道成等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百家姓》上也没有。作为古老的汉族姓氏,普遍认为肖姓即萧姓,起源于春秋时期,“萧姓”一直沿用至今,而“肖姓”基本上就绝迹了。从《通志·氏族略》等相关记载来,萧姓最早出自子姓,是宋国微子启的后裔。春秋时期宋国名将南宫长万
个人信息 姓名:萧氏民族:典型多民族(汉族居多)年龄:3000多年父母:百家姓人口:约936万自我介绍萧氏族人一直秉承着“孝双亲,爱同胞,睦夫妇,亲宗族”的祖训,这是我们萧氏家族历代先袓奉为治家、为人处世、行为举止的灵魂和准则。萧氏家族文
璀璨夺目的一支望族萧氏家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37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代。作为中国古代著名家族之一,萧氏被称为“顶级门阀”。从古至今,历经千年仍不衰落,反倒更加枝繁叶茂。族歌里唱的“仁义礼信,万古流芳:孝善仁和,礼义兴邦;英才辈出
肖战前一阵无意了解到肖战是现在非常红的零差评偶像,他才艺俱佳,为人谦逊好学,三观比五官还端正。不由得想起历史上还有个“全民偶像”萧统,他是南梁太子,25岁就编纂出了大型文艺丛书《昭明文选》,却不幸在30岁去世,让人更多怜爱、痛惜。有种观点认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萧姓历史名人很多。南北朝时期,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北宋年间,辽国契丹族的五个世族全为萧姓,成为辽国第一大姓。萧姓一是出自子姓。春秋时期,宋国出现叛乱。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
萧姓源于嬴姓,因为夏禹时期伯益善用火,所以其子孙也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到萧地,建立了萧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在萧姓后人中,萧何是历史名人,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是汉朝初年丞相,史称“萧相国”。萧何早年任
01、肖姓开国将军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以表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卓越功绩和巨大贡献的功勋将领们。从此,从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或晋升将级军衔的将帅们统称开国将帅。共和国开国将帅总
近两年有热心人翻阅大量古县誌和有关印章,古文约,先祖影轴,江西修建的全国姓氏祠堂和国家有关工具书教课书等资料。证明我们先祖姓萧而非肖。若大的萧氏家族竟然把自己的姓氏写错几十年。于是就带着各种资料跑民政部门找村上领导寻镇上组织还有公安部门要求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姓氏溯源出自嬴姓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
《燕云台》虽然落下了帷幕,但萧太后和辽国却再次成了热门话题,不过大家讨论的多是电视剧中的故事,其实有关萧太后和辽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今天骆驼就来聊一下,也算是对前一阵的文章做个总结。1.萧太后为什么会姓萧?众所周知,萧这个姓氏是辽国的大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名字——兰陵王。只要叫这个的,都是神人。北齐兰陵王提到兰陵王,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了。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帅到打仗都要戴个面具。不然大家就都只注意到他的美,以为他好欺负。而他打仗也确实厉害,最出
在大家观看宋朝背景的电视剧或小说的时候,辽国作为北方的劲敌,出场率都十分之高,而提到辽国皇室的时候,又往往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吸引读者们的注意力——萧皇后或是萧太后。一些不明就里的读者会以为,萧太后是一位非常长寿的女性,所以才会在不同时期辽国历
在辽国从建国到灭亡的二百一十年间,除了辽世宗的皇后是从后唐抢来的汉人宫女姓甄之外,其余的十八位皇后都姓萧。这究竟是这么回事呢?本文就来简单地谈谈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契丹部族原本是没有姓氏的,这一习俗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知道耶律阿保机时期
“付”与“傅”本来是两个姓,“肖”与“萧”本来也是两个姓,“二简字”以后,有的“傅”姓改成了“付”姓,有的“萧”姓改成了“肖”姓。就是说,现在的“付”姓里面有许多人本来是姓“傅”的,姓错了;现在的“肖”姓里面有许多人本来是姓“萧”的,也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