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14:45:20 | 浏览:43
在大家观看宋朝背景的电视剧或小说的时候,辽国作为北方的劲敌,出场率都十分之高,而提到辽国皇室的时候,又往往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吸引读者们的注意力——萧皇后或是萧太后。
一些不明就里的读者会以为,萧太后是一位非常长寿的女性,所以才会在不同时期辽国历史上都有提及,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几乎每一代辽国皇后都姓萧,所以被读者们搞混也十分正常。
在历任辽国皇帝的伴侣之中,唯一非萧姓的皇后就是辽世宗耶律阮的原配甄氏,她本是中原地区后晋政权的一位后宫女子,后来因为战事被辽国掳走,她也成了一位十分特殊的个例,而辽国太后为什么大多姓萧呢?
萧氏在辽国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萧氏一族除了女性大多入宫为妃以外,男性的工作能力也很强大,辽国宰相一直都是萧家男性担任。契丹皇族耶律氏,与辽国势力最为庞大的贵族萧氏,一起组成了两大契丹姓氏,为了巩固辽国势力,两大家族一直都保持着通婚的习惯。
在契丹部族刚刚兴起的时候,他们还保持着比较原始的部落文化,这一时期契丹人以族群聚居的方式生活,是没有自己的姓氏的。
这一习俗一直持续了数百年,后来耶律阿保机统一了部落,决定为契丹族带来文明与团结,这时候契丹人才开始研究文字与科技,逐渐摆脱了之前只会耕种与掠夺的生活习性。
耶律阿保机在一统北方之后,决心要提拔一支最为强大的姓氏,让这一族人与自己的皇室通婚,世世代代辅佐自己,所以他通过精心的筛选,对于自己建国过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乙室、拔里两家,就被赐姓为萧,因为阿保机认为,他们两族的人们,对于自己的精心辅佐,就好比名相萧何一样。
萧氏家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做出的最大一次奉献,就是在平定内乱的时候。
此时正值辽太祖对外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所以戎马半生的阿保机,只顾着庆祝胜利,而忽略了自己身边人的心思。随着辽国国土的扩大,阿保机的几个弟弟坐不住了,他们再也不想作为棋子南征北战,而是想要密谋造反,夺取政权。
其实这场内乱的责任也并不是全都在阿保机的兄弟们,因为契丹部族有着掌权家族要三年一轮换的传统习俗,但是阿保机此时正研究着建立庞大帝国的大业,怎么可能乐意退让呢?
阿保机的兄弟们见他一直在连任掌权,自然看得心里发痒,于是诸弟们趁阿保机外出作战的节骨眼,想要组织军队直接打进阿保机的家中,以此要挟阿保机传位。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述律平皇后虽为女流但却有着不俗的作战能力和经验,她沉着冷静地指挥着人数不多的卫队镇守军营,利用地形优势顽强抵抗,坚持到了援军前来,要不是这一场漂亮的防守战,只恐怕阿保机辛辛苦苦多年打下的那些地盘,就都被兄弟们窃取了。
阿保机这时候见述律平皇后如此英雄,才有了赐其后人萧姓的想法。
明朝初期,《元史》被整理成册发表之后,人们对于从前的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关于辽代萧氏家族的起源,元史之中也有一种解释让人感到十分的神奇。
这种说法称,辽国的萧家氏族,实际上就是隋朝隋炀帝的妻子萧皇后的族人,元史称,南朝梁代皇族即是萧氏家族。
梁武帝带领萧氏众人,将纷乱的江南统一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家族政权,可惜梁武帝称霸江南的时间也仅有这短短的四十余年,还不等家族进一步振兴,后梁皇族就被东魏降将侯景背叛,梁武帝竟然被自己的部下坑害,活活饿死。
在此之后,萧氏家族实力大减,没能再作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萧家人在隋代依旧属于富贵人家,经过数十年时间的经营,萧氏家族终于与皇室攀上了亲戚。
除了这种假说以外,后来另有一派学者经过对当时历史的研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辽国萧姓与华夏的萧姓并不是一支,有可能只是契丹本土一些姓氏的音译而已。
台湾学者王民信曾在自己的研究中写到过,述律这一姓氏如果按照当时发音习惯的话,这两个字快读起来就会发出接近萧字的读音。
至于萧氏是隋朝后人的说法,是一种站不住脚的假设,因为当年北上投奔突厥部族的人们当中,并没有包含萧氏一族。
无论萧氏家族到底是从何而来,不可置疑的一点就是,由于他们对辽国开国的贡献,所以辽太祖赐给了他们极其辽阔的封地,现今辽宁的阜新、彰武、法库,以及四分之一左右的内蒙古都是他们当年的封地。
萧姓族人在自家的封地上,是有着非常优先的高等权限的,他们不仅可以随意地蓄养或是买卖牲畜,为自己和家族带来无尽的财富,甚至还被允许自行驯养奴隶,在封地境内萧氏族人也有着组建一定规模军队以保护封地的权限。
至于建筑方面,阿保机给了他们最高等级的福利,那就是可以自己建造城池,要知道建城和训练部队这种权力,在古代哪怕是皇亲国戚也不一定有的。
因为有士兵就有了战斗能力,有城池就有着防御能力,一个能攻能防、钱财充足的贵族阶层,可以直接对皇权造成威胁,然而辽太祖对于萧氏非常信任,丝毫不在意这些问题。
根据《辽史》相关记载,大辽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骑兵的数量和质量,在辽东地区设立养马甸子,以此为蓝本,建造了越来越多的养马场地。
为了保证养马场的有序,辽国专门为军马的养护和运输设立了相关部门,随后辽国的铁骑得到了质量更佳的马匹,战斗力日渐上升。
辽代的军马驯养方式,比较主流的方式是集中放牧,让马群远离牛羊等牲畜群,分给它们一块专门的场地来吃草和活动,而;第二种是散牧型驯养,让马和牛群在一起混合放牧。
除了这两种高效科学的放牧方式以外,就连每一代的辽国皇帝都会每年亲自去草地上查看军马的情况,带头鼓励牧民养马。
虽然皇帝如此重视骑兵的发展,但是随着养马场地的损失,和一些官员的贪污不作为,曾经称霸一方的辽国骑兵还是在逐渐减少战斗力。
等到柴荣打进辽东的时候,萧氏后人萧陶隗,虽然武力不足,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但是他鼓起勇气临危受命,撑起了当时难以支撑下去的辽国养马行业。
为了整治当时的马政乱象,他制订了三条养马业优化策略:第一是淘汰不强壮或者说患病的马匹,第二是杳阅医学书籍,培养更多的随军兽医,保证马匹的健康,三是让辽景宗派人在军马左半边的臀部印上皇家战马的专用标记,防止有腐败的贵族以次充好,倒卖战马。
萧氏家族在辽国几百年的历史之中,不仅为耶律家族的对外征战立下了功劳,还为国家的安定以及领土保卫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辽国皇室每一代皇后都在萧氏族人当中选择,其实也是为了嘉奖他们和扶植他们。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百家姓》上也没有。作为古老的汉族姓氏,普遍认为肖姓即萧姓,起源于春秋时期,“萧姓”一直沿用至今,而“肖姓”基本上就绝迹了。从《通志·氏族略》等相关记载来,萧姓最早出自子姓,是宋国微子启的后裔。春秋时期宋国名将南宫长万
个人信息 姓名:萧氏民族:典型多民族(汉族居多)年龄:3000多年父母:百家姓人口:约936万自我介绍萧氏族人一直秉承着“孝双亲,爱同胞,睦夫妇,亲宗族”的祖训,这是我们萧氏家族历代先袓奉为治家、为人处世、行为举止的灵魂和准则。萧氏家族文
璀璨夺目的一支望族萧氏家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37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代。作为中国古代著名家族之一,萧氏被称为“顶级门阀”。从古至今,历经千年仍不衰落,反倒更加枝繁叶茂。族歌里唱的“仁义礼信,万古流芳:孝善仁和,礼义兴邦;英才辈出
肖战前一阵无意了解到肖战是现在非常红的零差评偶像,他才艺俱佳,为人谦逊好学,三观比五官还端正。不由得想起历史上还有个“全民偶像”萧统,他是南梁太子,25岁就编纂出了大型文艺丛书《昭明文选》,却不幸在30岁去世,让人更多怜爱、痛惜。有种观点认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萧姓历史名人很多。南北朝时期,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北宋年间,辽国契丹族的五个世族全为萧姓,成为辽国第一大姓。萧姓一是出自子姓。春秋时期,宋国出现叛乱。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
萧姓源于嬴姓,因为夏禹时期伯益善用火,所以其子孙也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到萧地,建立了萧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在萧姓后人中,萧何是历史名人,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是汉朝初年丞相,史称“萧相国”。萧何早年任
01、肖姓开国将军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以表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卓越功绩和巨大贡献的功勋将领们。从此,从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或晋升将级军衔的将帅们统称开国将帅。共和国开国将帅总
近两年有热心人翻阅大量古县誌和有关印章,古文约,先祖影轴,江西修建的全国姓氏祠堂和国家有关工具书教课书等资料。证明我们先祖姓萧而非肖。若大的萧氏家族竟然把自己的姓氏写错几十年。于是就带着各种资料跑民政部门找村上领导寻镇上组织还有公安部门要求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姓氏溯源出自嬴姓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
《燕云台》虽然落下了帷幕,但萧太后和辽国却再次成了热门话题,不过大家讨论的多是电视剧中的故事,其实有关萧太后和辽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今天骆驼就来聊一下,也算是对前一阵的文章做个总结。1.萧太后为什么会姓萧?众所周知,萧这个姓氏是辽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