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14:49:22 | 浏览:399
揭阳榕城西门萧厝内建筑群,为潮州七贤之一萧端蒙之宗亲所建。萧厝祠聘侯公厅有楹联书着:“兰陵望族家声远;御史英名世泽长。”寥寥14字就道出了潮汕萧氏的源流和显赫人物。
《辞海》载文:“萧,古国名,亦称‘萧同’。春秋时宋的附庸,子姓,始封之君萧叔大心。在今安徽萧县西北”。据《左传》云大心讨伐南宫万立功而被封于萧的。大心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姓萧。可见萧叔大心为萧姓国祖,此即萧姓国源。
《揭阳萧氏族谱》载:“宋闵(注:浊世)之乱,子孙分散。”至秦始皇时,萧韦不疑娶郭氏,生子曰琳,为徐州刺史,世居兰陵,东西三百里,号兰陵村,亦号萧家村。萧琳子萧何,即辅助刘邦建立汉朝之著名丞相。后此萧姓名人辈出:载入《汉书》的有萧望之,为太傅;萧商为汉元帝之相;萧绍为御史中丞,复回兰陵;萧冰为吴郡太守;萧苞为后汉中山王相。载入《南史》的有齐国开国帝萧道成;梁开国皇帝萧衍;衍之子统即文学史上有名的昭明太子。难怪乎楹联里要夸“兰陵望族”了。
萧氏后代由杭州入闽到漳州,开基漳州者为南宋状元萧。萧孙子萧洵于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任潮阳县令,御任之后,为潮阳萧氏始祖。至六世,分为五房,各创业于潮州各属,萧东林由潮至揭阳为创揭始祖,萧定移居澄海创业,可见“潮汕萧氏开基是潮阳”之说法是有根据的。萧洵就是萧姓入潮之开基始祖。
潮阳萧姓传至十二世萧与成
时,已是明朝年间,中举、成进士者已达24人,其中佼佼者要数十三世孙萧端蒙了。萧端蒙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著论二十余篇,数十万言,皇帝重其才,授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他防治官邪,又提出“同屯同所为伍,休则鳞次而居,行则鱼丽而阵”的主张,这种治军方法,深得皇帝赏识。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浙江道御史。不久,奉命巡按江西。他一面上书弹劾江西藩王无道,一面严惩藩王属下不法人员,遂使江西治安萧然,这就是与“一板打死江西王”,传说有出入的信史。翌年,他病逝于奉诏回京途中。这就是联语“御史英名”的由来。
创揭阳萧姓始祖萧东林、其孙秉台率子还宾因避水灾,从潮安入揭,径东田、凤潮入榕城。故萧秉台为萧氏入榕之祖。
这就是从楹联里看到潮、揭、榕萧姓之源流情况。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姓氏来源嬴姓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肖姓是个稀有
海外叶姓、萧姓、钟姓互不通婚的由来 五胡乱华时,一户姓萧人家的三兄弟为了逃难,分成三姓,老大仍姓萧、老二改姓锺、老三改姓叶。三兄弟团聚后仍沿用这三种姓氏,流传至今有不联姻的习俗。著名例子是云林斗南镇的沈、李两姓。他们的祖先沈彪和李伯瑶在唐
肖姓起源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都很少见到,甚至连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未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通谱》中,才首次出现了“肖”姓,载汉代有肖安国、肖绍;明时有肖靖者,宣德时举解元等等。在廿四史中,也惟有《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唐朝时期,统治的开化和融合促使了契丹和唐朝好朋友的关系建交,契丹得到了唐朝赐予的国姓李,并长期保持的联姻关系。到了唐玄宗时期,他的孙女宜芳公主远嫁契丹六月不足被杀,节度使安禄山奉命教训了契丹,让契丹再次看到了唐的强大
肖战前一阵无意了解到肖战是现在非常红的零差评偶像,他才艺俱佳,为人谦逊好学,三观比五官还端正。不由得想起历史上还有个“全民偶像”萧统,他是南梁太子,25岁就编纂出了大型文艺丛书《昭明文选》,却不幸在30岁去世,让人更多怜爱、痛惜。有种观点认
萧姓在当代百家姓中排行三十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总人口约700万,占全国人口的0.59%,萧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较显赫,出现众多皇族。萧姓族人曾出现皇帝十一人,皇亲众多。萧姓在历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诗善画者众多。萧姓的起源主要
泸州有个肖巷子,一直以来都是写小月肖,有一天江阳沽酒客拍了一次视频,在肖巷子寻找巷中巷锣鼓巷。不过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倒是在视频中,我有说到,其实肖巷子应该写作‘萧’巷子。这个字其实是简化了的,过去至少在明朝之前百家姓没有姓肖的,二者或许是相
邵阳、祁阳萧氏 鼻祖鼎公,居江西泰和县,传四世至一菊公,携九子一女迁武攸,第五子汉公,又生十子,其中少汉八郎生应寿、应登、应星。应寿居邵阳黄粟山,应登居邵阳兔子陂,应星居祁阳白望陂拔茅冲。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始修族谱,嘉庆三年(17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