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萧姓是中国第三十三位姓氏,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其主要,聚集地:当今萧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6%,总人口大约有739万。 得姓始祖萧叔大心,子姓,名大心,字正义。脉出轩辕,东夷族,远祖契,商末圣贤微子之后。春秋时期宋国萧邑大夫。因平叛南宫...
萧姓是中国第三十三位姓氏,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其主要,聚集地:当今萧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6%,总人口大约有739万。
得姓始祖萧叔大心,子姓,名大心,字正义。脉出轩辕,东夷族,远祖契,商末圣贤微子之后。春秋时期宋国萧邑大夫。因平叛南宫长万有功,被宋桓公封在萧(今安徽省萧县),建立萧国(宋国附庸国),为萧国第一任国君。因其是当时宋桓公的叔辈,曰“萧叔”,故称萧叔大心。公元前597年萧被楚所灭,其后人遂以国为氏,称为萧氏,并尊萧叔大心为萧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萧,又名荻,或名萧艾、荻蒿、牛尾蒿,艾蒿、香蒿。似白蒿,白叶茎粗科生,多者数十茎,有香气。古文香与梦通,也名岁蒿,而艾无香气,萧与艾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萧可以供祭祀,也可以作照明之物。在商朝,商王的儿子被封在萧,其名日子萧,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到处生长着萧,后来在此建立了萧国。
古萧国故址在今安徽萧县。萧县至今仍产大萧艾,每逢端午节,家家门首皆萧字古文插萧艾,有香气,萧艾也可以灸疡疮,消肿,是一种药材萧人以萧艾为氏族原始图腾,因为萧在祭祀中的用途,而祭祀在古代是氏族活动中最肃穆而隆重的,所以古人创造这种草的图形时,就用甲骨文中的肃加草头组成,形成氏族的名和族徽。萧人定居的地方称萧,建成的城堡称萧邑,最后建立了国家,产生萧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萧姓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支:赢姓、子姓。
第一支出自赢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赢。伯益的后裔孟夸的后代被封在萧,亲商的赢姓萧国在今安徽萧县西北。西周初,少吴氏族的后裔徐、奄十七国联合武庚及三监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东征讨伐,赢姓萧国灭亡,子孙以国名为氏。周公旦把萧国遗民封给其子伯禽,伯禽是鲁国始祖。外逃的萧国子孙被迫南迁于今江西樟树市西的萧水,一支向西迁移到湖南湘江上游的潇水,一支向东迁移到浙江萧山、赢姓萧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二支源自子姓。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史称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商朝末帝纣王之兄,在平定武庚叛乱中立有大功。春秋初宋国由河北赵县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今河南商丘。传到宋公时,公元前682年,宋国猛将南宫万杀潛公叛乱,公子御说逃奔萧,宋戴公之裔乐大心平定叛乱,公子御说继位为宋桓公,乐大心因功被封于萧,史称萧叔大心。子爵萧国为宋国附庸公元前495年,子姓萧国灭于楚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子姓萧氏的历史有2700余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战争纷乱,政权更迭频繁,中原百姓南逃,外族人居华北外族基因流人北方汉民中的事件不断地发生,北方萧姓中融人外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北宋以后。北宋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乙室已氏族和回鹘族的述律氏族、奚族石抹等五个氏族全部改姓萧氏,成为辽国第一大姓,北方地区的萧姓人口增加了很多,到元朝时华北和中原的这部分外族全部成为汉族。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族的一部分、伊喇氏族集体改为汉姓萧氏。伊喇氏族的先民出自辽国的移刺氏族,在北宋时已有一部分改为萧姓,而舒穆禄氏族的先民出自奚族的石抹氏族。南方萧姓中融人外族基因发生在明清时期,涉及的有关民族有苗瑶、壮、土家、傣等族,南方土著中的萧姓最早来自中原地区南下的萧姓汉民,加人土著后逐渐土著化,并形成了土著中的强大派系,在南方地区汉化的过程中很多土著萧姓又回到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萧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湖北、安徽。秦汉以后,萧姓很快散播到山东、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唐宋元明时期是萧姓发展和迁移的重要阶段,契丹国萧姓人群大量加盟汉族。元朝,成为汉族的萧姓因战乱与原华北的居民一起南下,聚集在长江沿岸地区,越过长江进人湖广,最终形成当代分布的局面。清朝初期,萧姓进人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萧姓大约有2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位。萧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萧姓人口的5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安徽,大约占萧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集中了萧姓总人口的26%。全国形成了以赣皖为中心的萧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萧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9%,越升到第二十七位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萧姓人口增长速度十分迅速,这与外族萧姓融人汉化有关,萧115明朝时期,江西仍为萧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萧姓人口的40.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广东,大约占萧姓总人口的64.6%;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集中了萧姓总人口的13%。其人口主要由东南的赣皖地区向南、向西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闽粤湘鄂萧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萧姓人口已达739万,为全国第三十三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6%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萧姓人口由64万增加到739万,增长了11倍之多,萧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余年,萧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目前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四省,大约占全国萧姓人口的46.5%;其次分布于广东,河南、山东,贵州、重庆、福建、云南七省市,约古萧姓总人口的28.1%。湖南为萧姓第一大省,约占萧姓总人口的17.8%。全国形成了沿长江省份,南抵广东、东达山东的一块高比率萧姓分布区域。在600余年间,萧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除由东南部继续向西、向南移民外,向中原和山东的回迁成为重要的流向。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萧姓的郡望主要有兰陵、广陵。萧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主要还有定汉堂“定汉”堂号来源于西汉名相萧何。萧何,沛县人,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始终帮助刘邦,直到建立汉朝,汉高祖在论功封赏时赞萧何功居第一,位列丞相,爵封酂侯。西汉初的一切律令典制均出自萧何之手。萧何辅政匡君,奠定了西汉早期的统治基础,为西汉的繁荣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2、宗祠楹联
收图兴汉;辅政匡君。
凤萧引侣;虎穴卫亲。
三瑞御史;八叶相公
文著六朝:相传八叶
春随莺燕至;歌引凤凰来。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萧姓族谱548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萧姓历代名人497名,占总名人数的1.0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四位。萧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3%,排在第二十四位;萧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8%,排在第四十六位;萧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7%,排在第四十八位。
最负盛名的萧姓历史人物:西汉承相萧何,大臣萧望之;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竟陵工萧子良,梁武帝萧衍,诗人、梁简文帝萧纲,诗人、梁元帝萧绎,史学家萧子云、萧子显,文学家萧统;唐朝散文家萧颖士,宰相萧瑀,诗人萧德藻;北宋辽国萧太后,史学家萧韩家奴,大臣萧思温;南宋画家萧照;元朝戏曲作家萧德祥;明清之际画家萧云从;清末湘军将领萧孚泗,太平大国西王萧朝贵;民国音乐教育家兼作曲家萧有梅。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百家姓博物馆馆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